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机电青年网

新闻速递

【五四特辑】青年学子有话说:以青春之名,赴榜样之约

信息来源: 作者: 责编编辑:机电青年网 发布日期:2025-05-04 点击:

106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在时代的浪尖上振臂高呼,用热血点燃了民族觉醒的火炬。百年后的今天,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接力棒,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站在五四青年节的节点回望,总有这样一群同龄人,他们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在科研创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大国工匠的广阔天地间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答卷。至此五四青年节之际,我们向全校师生发起#分享我心中的青年榜样#话题,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跟随同学们一起在榜样的故事里寻找前行的力量。

分享人:机械工程学院23工设01班王宇敖

推荐人物:刘青——以弧光为笔,焊就大国脊梁

推荐理由:身为工业设计专业大二学生,我坚信科技创新要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从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设计茶叶品质检测机、化肥翻抛机,到田间维修家电,我深知创新是技术与民生需求的共振。中铁九桥特级技师刘青,作为中国桥梁焊接领域的“巾帼匠人”,参与40余座世界级桥梁钢梁焊接,在江河之上书写“中国跨度”。她以焊枪突破技术难题,与我优化机械结构升级生产流程的追求相通。刘青的事迹让我更坚定:科技创新是直面现实难题的担当。

人物介绍:刘青,1987年生于江西九江,毕业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赴德进修焊接技术,现为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九江公司特级技师,被誉为“中国桥梁焊接第一女技师”。她斩获“赣鄱工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关键期,面对60米深海底钢箱梁焊接难题,刘青带领团队研发“深水无人焊接系统”,实现误差小于0.1毫米的精准焊接,打破国外垄断,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她主导的“桥梁钢箱梁多丝埋弧焊工艺”提升焊接效率40%、降低材料损耗15%,设计的应力控制法助力沪苏通长江大桥千米级钢梁“零沉降”合龙。此外,刘青发起“焊工技能下乡”,培养200余名人才,还设计轻量化方案解决云南山区危桥改造难题。

分享人:管理工程学院23跨境电商01班章思凤

推荐人物:陈堃源——从迷彩到数字的完美转型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作为跨境电商专业学生,我深知数字化时代创新与执行力的重要性。陈堃源从军人成功转型为创业者,令人钦佩。他融合军旅高效管理能力与互联网思维,打造“兵哥送菜”创业标杆,自主研发智慧供应链系统推动企业升级,还以高比例吸纳退役军人及家属就业践行社会责任。他的经历激励我:电商不仅是技术,更是责任与使命的载体。

人物介绍:陈堃源,1985年11月生,中共党员,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荣获“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多项荣誉,2025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曾为武警战士的他,带领5名退役军人创立兵哥送菜。针对南昌农产品配送行业损耗高、效率低等痛点,2015年投入60万元研发“兵哥智慧供应平台管理系统”,实现订单自动化处理、路径优化、库存预警,公司营收增长300%,完成向技术驱动型转型。2016年,他借产业互联网东风启动战略转型,带动周边县市农产品上行。此后,他开发众包平台助退役军人就业,以大数据反哺种植,拓展增值服务,推动企业升级为全产业链服务商,实现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蜕变。

分享人:车辆工程学院23城轨机电03班饶泽光耀

推荐人物:王兴兴——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

推荐理由: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新时代青年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参加“互联网+”大赛时,我深刻领悟“创新是民族进步灵魂”的内涵。杭州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凭借对科技的热爱与创新精神,带领团队在全球机器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以科技奋斗改变命运、助力国家科技发展。这让我明白,于某领域发挥极致能力,便能成就事业。

人物介绍:王兴兴,1990年3月出生,现任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013年从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后,王兴兴考入上海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全身心投入机器人研发,成功设计出全球首款外转子无刷电机驱动的小型高性能低成本四足机器人——XDog,引发业界关注。2016年,XDog在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斩获二等奖,他借此获得天使轮融资,创立杭州宇树科技。在王兴兴带领下,宇树科技迅速崛起,成为四足机器人领域知名且率先商业化的创新企业,产品多次登上央视春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消防演练等领域,在超高压变电站等场景中,为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等提供技术支持,展现中国机器人技术实力。

分享人:人工智能学院23级大专卓越领航01班温佳瑶

推荐人物: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实干方能成就价值。在党团知识学习中,我了解到90后女村官温善连大学毕业后返乡,带领村民脱贫的事迹。她的故事激励着我,在2024年“三下乡”活动中,我和同伴通过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以所学知识为村民排忧解难,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也在实践中深化了责任担当。

人物介绍:温善连,女,中共党员,现任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方太乡井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27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江西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新时代赣鄱先锋”称号;荣获2025年度中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曾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她,返乡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后,2021年当选村干部。任职期间,她争取503万元资金,推进13个基建项目,改善村容村貌;带领村民开展土地流转,形成“两千三百”产业格局,扶持小微企业,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不足6000元增至2024年7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3万元。作为人大代表,她聚焦农村养老、基层治理等问题,提交多项建议,助力乡村发展。她还创新“三色”管理法处理群众诉求,群众满意度达98.7%,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

分享人:机械工程学院23机化01班陈佳文

推荐人物:邵书琴——扎根边疆的“青春灯塔”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2024年9月开学季,我作为校团委学生干部,担任车站迎新小队长。在徐坊客运站3天里,和5名志愿者日均搬运百余件行李,引导500余名新生报到。疲惫时,邵书琴的事迹激励我坚持。当帮错过末班车的新生联系好车辆,他一句“你比我想的更像家人”,让我深知志愿服务是用真心搭建信任桥梁。

人物介绍:邵书琴,1991年6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社区党支部书记。她屡获殊荣,包括“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2013年,邵书琴放弃广州高薪,投身“西部计划”,扎根海拔3000米的托云牧场。她以三个“融入”创造价值:带领职工建蔬菜大棚,终结“吃菜难”;运营电商基地,打造“帕米尔牧场”品牌,助牧民增收;创办“双语课堂”、组织刺绣合作社,推动非遗文化发展。10年间,她从志愿者成长为社区书记,担任西部计划“招募大使”,带动超5000名青年投身西部。她推动建设社区服务中心,解决2000余人次就业;刺绣合作社让300名妇女月均增收1500元,用行动诠释志愿服务的深刻价值。

分享人:信息工程学院23软件01班郑史建

推荐人物:孙嘉怿——寻亲路上的红色追光者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孙嘉怿一心投身“为烈士寻亲”公益事业,她和团队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以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助超千位烈士找到亲人。同作为校园志愿者的我们深知其中不易,她在寻亲路上的坚守,如灯塔照亮我们前行。孙嘉怿的事迹激励我们笃定走在公益之路,传递温暖,她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志愿者学习。

人物介绍:孙嘉怿,198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项目。

出身军人世家的她,自2006年起投身关爱抗战老兵公益。2017年,为响应志愿军烈士家属求助,她发起寻亲项目,带领团队克服烈士信息模糊等难题,人工比对信息,建成首个烈士安葬地信息数据库。截至2024年,团队足迹遍及25个省份、7个国家,助力1526位烈士与家人团聚,开展遗像遗物修复等服务。疫情期间,她组织支援湖北医院物资,投身宁波防疫一线。孙嘉怿还荣获“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以实际行动成为公益标杆,激励众人传递温暖。

分享人:车辆工程学院23城轨机电01班徐龙飞

推荐人物:朱霞——为泥土而香,为生命而放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4年7月,我积极投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7天的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的艰辛与意义,而种田“女状元”朱霞,持续扎根乡村,以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为乡村发展挥洒汗水,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担当,也激励着我砥砺前行

人物介绍:朱霞,1989年8月生,中共党员,党的二十大代表,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是湖南省农村高水平人才智库人才。

大学入党的她,放弃城市高薪返乡,成为5000余亩高档优质稻订单基地种粮大户。她创新“分区管理、综合利用、绩效奖励”模式,使基地双季稻率超90%,年产值7500万余元。她建成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智能育秧工厂等,提供粮食全产业链服务;引进加工线,改进土特产工艺,打造“蒸水香”品牌,带动近100人就业,助力158户440名贫困户脱贫,企业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朱霞表示,要当好“新农人”“兴农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分享人:机械工程学院23机制03班黄超

推荐人物:饶文福——青春践初心,大爱暖桑榆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学校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体会到基层助老的艰辛与意义。饶文福深耕助老公益领域,他创新推出“银龄课堂”“一对一帮扶”等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改善养老环境。我在服务养老院时曾遇困境,他的经验为我提供借鉴。他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需求,这份坚守与担当,是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人物介绍:饶文福,1982年7月出生于福建泉州,中共党员。2004年本科毕业后,他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身份赴西部义务支教,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质勋章”等荣誉。

结束支教后,饶文福在惠南中学任教,身兼多职的同时组建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多样志愿服务,获评“惠安县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2014年调任台商区民生保障局后,他筹建泉州台商投资区老龄服务志愿者协会,三年间走遍全区78个行政村,走访500多位特殊老人和残疾人,结对帮扶100名老人,组织多项助老助残活动。他也因此荣获“全国最美敬老志愿者”等诸多荣誉。饶文福表示,个人价值在于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未来将继续专注助老助残助学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那些在科研攻关、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各领域熠熠生辉的青年榜样,正是新时代青年践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铮铮誓言的鲜活注脚。他们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用行动诠释青春的真正价值 —— 青春的意义从不在于追逐流量光环,而在于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当向榜样看齐,赓续五四精神的火炬,深植家国情怀的沃土,将 “小我” 成长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 “大我” 格局,在理论学习中锤炼本领,在躬身实践中增长才干。让我们以青春之姿奔赴时代之约,将个人 “青春梦” 融入民族复兴 “中国梦”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里勇立潮头,在社会发展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文/撒月 审核/宁熙)